存档

2012年1月16日 的存档

台湾大选结果的分析

2012年1月16日 鲍昆 1 条评论

 马英九以78万票胜出,赢得了这次显得很为紧张的大选。选前,各种民调都显得马英九的选情实际上是岌岌可危的,因为一度蔡英文的民调甚至有领先马英九的势头。随着前天晚上的水落石出,各种悬念也一扫而光,各种事后的解读也纷纷攘攘,不过主要的调子是–双方得失的根本分水岭在于”九二共识”和”台湾共识”。从原则上说,这样的说法并无问题,但是再往深层分析,这个说法其实另有深意。我们大陆一方,更是将这个结果自己一厢情愿地上升到祖国统一的意识阐释系统之中,以此证明两岸人民的心愿越来越趋于大中国的意识。

我们不妨做一个对比分析,看看其中是否有其它更为深层次原因,以及这个结果是否还有其它的意义。

 

马英九的支持来自:

1,”九二共识”之下的各种两岸经贸的业绩,如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简称ECFA)。

2,在ECFA框架下获益的台商资本以及相关范畴之内的不同层次的经济人士(各级工作者),甚至台南原来深绿的果农。

3,马英九的”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维持了两岸和平的气氛,为两岸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和和谐的环境,让希望致富的人们心无旁骛。

4,原来深蓝的大陆省籍人士,但这些人已程老态,下次若再进行选举其势必缩微。

 

蔡英文的支持来自:

1,南部传统深绿民众。他们一直对高高在上的北方带有老国民党色彩政客深深的不信任。

2,在两岸经贸互动中并未受益的底层民众。他们认为两岸经贸互动得益的只是那些资本家和富人,这个过程中,穷人依然贫穷,富人则更富了。

3,没有历史包袱的年青一代和一些知识分子。他们的政治感觉是最为直接的,反对一切过度的权力,永远希望变革。

4,国民党的宿敌医疗界,以及历史上曾经遭受过老国民党政权压迫的家族。

 

这个对比大致是这次选举的力量格局,也基本能够说明为什么选举之前那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再加上这次宋楚瑜为了给小兄弟们一个交代而不得不出来搅局,马英九选前的局势的确是命悬一线了。但是,为什么结果却会出现78万票这个不能说小的差距呢?

关键的一点,是资本的力量最后起了作用。在选情最为紧张的前几天,绝大多数在大陆有投资的台商们全部出拳了。他们动员自己的员工返回台湾投票,而这些员工又都是自己家庭中主要的角色,他们的返台必定会带动家庭成员挺马。据说有近二十万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在选前急匆匆归家。即使这个数字有些夸大,就是十万以内的这样人士返台,也会拉动三十到四十万张选票。就是这点票,对马英九来说就足够了。所以从这点上说,马英九的胜利很大程度上,甚至关键上是胜在他两岸经贸互动上了。而蔡英文则因她无法摆脱民进党深绿的包袱,坚决不承认能够给以上那些人们带来安全感的”九二共识”而导致失败。本来蔡英文是完全可能赢得这次选举的,但这是几乎无法摆脱的宿命,她注定成为台湾新生政治力量崛起过程的铺路石子。如果蔡英文在选前承认”九二共识”,把力道放在攻击马英九的不作为和其党的官僚愚笨,那她必定赢得这场选举。可是她不敢,她觉得风险太大,摸不透这个赌博的胜算几何,结果扯出了一个乌龙的”台湾共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们看这个结果,不能把胜败简单地归结在表面上的”九二共识”和”台湾共识”与否之上,而应该看到大历史进程中台湾社会的民主的利弊得失,与台湾民众是否在这场民主进程中得到公平和正义的实现问题上。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这样的认定(暂时撇开统独标准),马英九的国民党是资本利益的代表者,而且还代表更大的资本利益一方中国大陆。蔡英文的民进党,在台湾底层民众和新兴政治力量眼中,是他们的代表者。

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民主政治系统,是必须保持各种政治力量平衡的,也就是说起码要有两支势均力敌的政治力量对峙。只有他们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搏杀监督,社会大众才能从中得利,保证不会滋生无限制的权力力量形成。现今世界的民主,还绝大程度上被资本操控,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但是当人民大众在与这些权力的博弈中慢慢增长自己的权利意识,情况会有好转。支持两种政治力量的平衡,恐怕是民众保持自己安全的最低下限。所以,希望民进党吸取前进中的教训,尽可能做到为广大台湾民众谋取利益的政党。更希望,马英九将自己的清廉变成国民党全党的操守,在洁身自好的同时积极将眼光向下,把普通民众放在心上,让人民均富,共同幸福。也因此,希望两党努力拼博,互不相让。在两党的争执中,民主才能得到保证。那时,无论国民党和民主党谁主政都无所谓,台湾人民都会乐见其成。

分类: 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