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昆:最惬意的事是在冬天的阳光下看书
2012年8月16日
2 条评论
嘉宾主持 周新京
访谈嘉宾 鲍 昆
博联访谈:有人说,如今已进入全民摄影时代,不仅每个人都有权用图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思考,而且权威高度分散,类似于政治领域中的公民社会,您对此怎么看?
鲍昆:你说得没错。大约从2005年以后,数码摄影术开始完全成熟,一些技术的瓶颈获得彻底解决,比如象素大幅度的提高和应用在新型媒体平台手机上。西方学者在几十年前预言的公众文化领域的信息“图像转向”才真正的到来。因为,摄影这个媒介终于从专业人士手中被解放到普罗大众手中。原来靠谁拥有照相机来区隔专业与业余的门槛不复存在,现在的专业和业余之分只能靠社会职业分工来划分了。
摄影的普及化带来的是信息生产的民主化。原来政治权力集团靠掌握摄影图像生产和发布传播的专有权现在就开始瓦解了。瓦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摄影不再神秘,技术的神秘“专业性”在今天成为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常识,甚至是不需要掌握的 “常识”,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是一个公共消费技术的时代,公众的技术需求由那些相机和手机制造商的工程师们来解决。也就是说,消费技术时代的特点是少部分人解决大多数人的技术问题,公众越来越疏离自古以来的技能生存的要求;二是民众开始利用技术民主化带来的摄影权利,来进行自己认知的“真相”言说,无数的“公众影像”消解了权力集团对图像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控制,从而也就消解了权力和建立了权利,最终在影像的社会对话上形成了权力的互动和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政治领域的公民社会概念就是寻求权力与权利的对等性,影像的民主化进程和公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具有同构性。
博联访谈:数码技术为普通人摄影提供了操作便利,也使摄影超出传统的专业概念,成为全面记录时代的手段。您认为与文字博客相比,摄影的全民参与对推动社会进步将有哪些独到的作用?
鲍昆:前面所说的“图像转向”,就是说原来我们社会沟通交往与权力博弈的符号的基本符码是文字,从摄影术逐渐地普及化之后,符号开始形象化、图像化,跨越了符码的复杂性。虽然我们的中国文字原来就是象形文字,具有图像化的特点,但是在几千年的使用中,形象的特点越来越消隐,概念的特征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概念符号了。这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过程中损失的是普通人言说社会道理的权利。言说成为一种专业,成为一些受过语言修辞训练的人专有权力。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识字的文盲就彻底被排除出与社会对话的位置。照相机发明后,人们把自己的直觉通过“看见”这一动作,完整地留下来,并出示给别人看,这其实是一个表达观点的行为。数码时代彻底颠覆了曾经令人类骄傲了近三、四百年的现代化时代,把现代时期建立的许多费劲拔叉的技术教育都超越了,令其废弃。现在摄影成了简单的生活方式,如果大家能够认识到每一次的“看”,都是一个态度或观念表达,那么摄影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公民化的有力武器。公民社会最大的好处就是建立公私两种对立关系的平衡和谐,写字时代让很多人失去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现在由技术生产商给你提供这么简单却非常有力量的一个工具,你不用好是不是太笨了?
博联访谈:您认为与世界优秀摄影家相比,中国的摄影家有哪些差距?您认为一个摄影家最重要的才能和品质是什么?
鲍昆:“家”的概念还是老艺术范畴的概念,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大众性的俗概念。摄影和以前大家理解的艺术严格上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摄影是一个民主性极强,技术性极弱的公共消费媒介。它的技术性越来越弱化,反而随着弱化的技术性却让人们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正好形成一个时间过程上的反比。技术少了,思想的容量就大了。所以摄影这个媒介最符合今天艺术的观念化趋向。关于这一点,中国摄影人还没什么认识,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话语系统还是原来手艺艺术那一套。他们还不理解照相机这个东西随着社会物质化程度的深化,最终会还原到和过去的人人都可以随意得到的笔和纸一样,只是一个生活中的文化用品。中国人对照相机还存在幻觉,认为我买了一个照相机和摄影包,我就成了一个艺术家了,于是就自我暗示地一切按着艺术家的范儿去做,张嘴必谈艺术、谈美。现在还有很多谈得更为“深刻”,谈语言和摄影本体。但是你听了半天,听不出他来回来去谈的语言到底是什么;二是摄影本体是相关的视觉之下的社会历史权力隐喻还是表面的“构成”,听了半天还是“构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认真读过摄影史的缘故,都属于想当然的无知者无畏。如果仔细读过摄影史和艺术史,大家就不会这么谈这些问题了。语言和表面视觉本体这些话题,是艺术史上半个世纪前甚至近百年前的问题。摄影史同样,因为现代主义那个时期,摄影是跟着绘画为主的传统艺术界亦步亦趋的。总之,这些话题早就过去了,应该把兴趣点放在摄影这个媒介在反映和互动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上。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摄影界实在是太不开窍了。
当然有人会说,西方人也在谈这些话题呀?那你应该仔细看看,谈这些话题的都是什么人?是画廊、艺术博览会和吃艺术市场饭的人士们。严肃的学者和批评家谁还会这么谈这些问题?
由于摄影技术的简单性,摄影反而成了一个无数人参与比拼,且越来越难出位的媒介。就像以前大家每人都拥有纸和笔,能写好文章的有几个呢?文章比的是思想和感觉,同理,优秀的用摄影说话的人,也必须要有思想。若你想把你的摄影上升为艺术,你得要有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力,知道在历史上什么出现过,不能再模仿等艺术规则。不管怎么说,思想是最重要的。
博联访谈:在全国众多的摄影论坛中,博联社是比较注重人文内涵的,这与博联社的整体氛围有关。您认为博联社在摄影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有没有比较具体的建议和忠告?
鲍昆:相比较其它摄影发烧友的网络论坛,博联社确实显得比较注重人文思想。这是应该提倡的。由于思想需要人生阅历,所以博联社的摄影群体属于比较有阅历的一群,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年龄也比较偏大。
忠告不敢说,只能谈点建议。由于是网络论坛,网络社会的一些缺点自然不可避免,比如廉价的相互吹捧,还没看清楚就随意发言等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些实际上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只是无谓的浪费时间精力资源。前面说照相机给我们幻觉,网络更容易给我们幻觉,看到赞扬就真以为是那么回事了,其实你想想,会有多少人仔细看过你的博客?这些赞美真实吗?只有真诚认真的交流才有意义,那些客气你就当成随风而来的吐沫星子吧。博联社的网友一般具有一定的思想能力,如果能够倡导起认真评议批评的风气,相信会让这个平台对影像视觉的文化进步有些建树。博联社也应该主动地组织推广一些网友的优质言论,形成一定的健康影响力,像上海的魏民、广东的李东等人。不能学一些网站无原则地挑逗群众斗群众的那种经营招数,并美其名曰“我们就是一个交流平台”,时间久了就会给严肃的网友留下八卦的印象,那实际上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这需要有好的编辑,能够识别并合理地处置各种复杂的信息。
博联访谈:在我眼里,您是很典型的独立知识分子,既不属于体制内机构,也不属于民间社团,同时远离派别纷争,在思想上和专业上,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您是刻意而为还是无形中达成这种状态?
鲍昆:我不属于任何体制机构和民间社团,这是确实的。形成这种原因,是命运的因缘际会,而不是刻意为之,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但是近年来,我则有意地保持这种独立性,而且尽量剥离一切和具体利益机构的关系。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只要你和某种利益挂上关系,实际上你就失去了自由。当你失去自由的时候,你将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我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也没有那些物质的欲望,知道这个世界最宝贵的是什么。我会和所有人合作,但前提必须是对进步有益。
至于派别,我确实没什么派性,但倾向性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在转型,思想知识界因此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中国到底向何处去?不同的观点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流派,比如马克思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两种观点的争执,其中还隐含着对社会制度的争执。这些争执后来甚至发展成知识界内部的学术政治之争,并因此形成站队、表态、贴标签这样类似于文革的政治做法,这就非常可笑了。本来单纯的为了社会进步的观点争辩,最后变成人事的纠纷,这暴露了中国知识界的不成熟和一些学者的不自信。由于历史的原因,两派的一些人物我都认识,因此对其中的一些纠葛我也有些了解,更对双方的基本观点甚至学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客观地说,所谓“自由主义”(其实和国际上这个称谓的对立面保守主义一致)这一方我认为在学识上要弱一些,态度上要多一些。他们往往把对体制的态度作为结盟识友的一个标准,但在关于中国开放以来被资本主义控制方面早先则显得认识不足。所谓的“新左”,在对资本主义批判上旗帜鲜明,但在中国政治问题上,早先也显得认识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认为中国的集权制度是对抗资本帝国主义全球化的有力体制。这就显得天真而且不实际了。对于这两拨,我看到的是不同的优点,欣赏他们忧国忧民的共同态度,但是在学理上,我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方,因为这才是解释这个世界主要矛盾的最有力的切入点。现在可喜的是,我看到两方面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开始相互弥补,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在双方的政治态度上仍然不相往来,但是在言论上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对专权和资本主义双重的批判和抵制。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一体的利益集团。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告诉我们一切。
至于我个人的立场,我追求的只有真相和令我信服的道理。我不会依附在什么派别中。我不需要利用依附这样的手段求得利益,比如出名。很多朋友说我低调,有那么好的历史经历却不忽悠自己,是一种浪费。可是出名是什么样的目的?我真的没这种焦虑,甚至恐惧这样的状态。我其实是个很安静的人,最惬意的事情是在冬天的阳光下看书,让我对这个世界进一步洞悉。有时虽然口出疾言,那是实在看不下去欺诈与愚笨。
至于摄影圈的派别,早就有无数人给你划线了,躲也躲不开。对此,只有付之一笑,因为实在不具思想学识意义,而且很多都很狗血。摄影的低门槛,造成泥沙俱下,在我眼里很正常,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什么都有。有理想的坚持,有良知的追索,有道德的守护,有虚荣的表演,有为了小利的背叛,更有根本就没有任何标准的唯利是图,看这个圈子就是看中国。建设一个理想的文明的中国,还远着呢。(完)
分类: 未分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