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开封
我曾经在1984年春天去过开封。那次的开封之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那时的开封,好像是一个中世纪和文革时代并置的奇怪结合体。一个破烂不堪的城墙连门都没有(城楼显然被拆除,拆除后留下了一个大豁口),进得里面街道拥挤,古老的店铺和社会主义的砖水泥建筑毫无章法的挤在一起。不大的城市极其肮脏,人流喧嚷,只有“龙庭”公园那一片水泊还显得安静,甚至有些荒凉,因为湖水的堤岸连护坡都没有,就是一个土坡。水土自然过渡和乡下的任何一个池塘都一样。
这次去开封(9月30日),时间不凑巧,到那里已经是华灯初上,一片夜色了。在从郑州到开封的公路上已经感到了今非昔比了。那条大道可谓是“阳关大道”,宽阔笔直,气势不凡。据说不久郑州和开封将结为一体,成为一个大郑州,所以这条大道至关重要。不过,又听说这样宽阔的大道正在兴建的还有两条,最后会是三道齐指,将郑州和开封紧紧地绑在一起。听这话我相信,因为这两年几次去和河南,已经让我看到一个巨大的中原经济体正在崛起,河南早就不是我N年前的那种印象了。现在的河南早就告别了原来那到处黄土和黑棉袄的景观,绿色的基调和CBD那些十分摩登的高楼大厦有时会让你有时空错乱的感觉。果然,27年后再到开封,全然看不到以前的景象,路宽了,两边的店铺也十分摩登时尚。只是在市中心的鼓楼地区夜市,还些许有原来的一点感觉。
鼓楼夜市基本保持了老开封夜晚的气氛,让我在那里流连忘返。看到那些吆喝的摊档和扑鼻而来的食物香味,令我振奋。我一到这种场合就亲切无比,感觉触到了这个地区这个城市这里人们的真正脉搏。庆幸开封还保持了这一夜市,这或许也是今后我一定还要再来的理由。
鼓楼夜市。
香喷喷的炒凉粉,比我们在郑州大饭店里吃的好多了。
开封回民聚集区很大,所以清真食品在夜市上占了多数。
在北京吃不到的“锅盔”烧饼,咬一口就是面香。
清真甜品,怕甜没敢吃,但是看着那后面的冰糖梨实在是垂涎欲滴。
卤牛羊肉。
卤味中有一个叫“板肚儿”,估计非常好吃。我俯身闻了一下味道,结果摊主大声呵斥我,“可以尝不许闻,闻是对我们的不尊重”。结果吓得我也没敢尝,连声道歉地桃之夭夭。路上想,摊主骂得对,应该是大大方方的请求尝一下。
夜市里可以品尝的实在太多了。
一群年轻人在宵夜。
我们也坐下来体验了。我后面的是陈正波“主任”、左二是于德水、左一是河南的理论家李书喻。我们品尝了锅贴、鸭血汤等最普通的小吃,付钞50元,于德水主席说这个价格比前些年涨了近十倍,原来很少的破费就可吃一个大满贯。不过老黄历肯定是要变的,要不开封怎么富裕呢?
我们旁边是一个有吃有喝还能现场听戏的茶楼,门口喇叭里的豫剧唱腔为我们的经历提供了一个声色十足的文化背景。
夜市的边缘都是卖各种物品的。这是卖枣的。
最多的是卖“花生糕”的,卖货的女人都穿着所谓宋朝的服装,其实是豫剧中的戏装,比较搞笑。花生糕极其香甜,更让我高兴的是在他们摊上买到了纯粹传统的“五仁月饼”。当时没尝,回到北京后发现此月饼极其纯正,咬过一口满嘴五谷飘香。这些年的中秋节讨厌死那些垃圾一样甜腻的广式月饼,这回吃到开封月饼才让人真找到原来过节的滋味。明年得请于主席帮忙订购了。
除了夜市,于主席还邀请我们去龙亭公园。
晚上的公园没啥看头,但公园门口的广场上却精彩之极。广场上都是休闲的开封人,玩的都极其有文化。
看见这地上的大陀螺了吧,得拿大鞭子抽,广场到处都是抽鞭子的声音,跟放鞭炮一样。
这就更好玩了。5元钱放一个孔明灯。
孔明灯就是微型热气球,一个纸罩子,下面一把蜡当燃料的火。
火有些大,差点把纸罩子烧着。
赶快放,起来了。
走了。渐行渐远的孔明灯,猛一看像不明飞行物。
回来的路上,看到四个开封的年轻人骑在一辆摩托车上,危险但活力十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