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加展览–谈展览摄影作品的呈现
鲍昆
民主和包容性是以往平遥的一贯作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繁荣和推动摄影文化普及的作用,但是随着摄影这门消费性技术的普及,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参加展览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平遥的低门槛招展制度也就开始曝露了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展出者满意,观看者不满意,因为低门槛造成了展览的低劣化,结果造成对摄影有严肃追求和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士的疏离。因为人们感觉不到花钱费力去平遥有什么可以获益的。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平遥的问题,其它摄影节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摄影作品的传播方式早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经营好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摄影节就真是一个大问题了。
最近受平遥大展艺委会主任张国田先生委托,帮助对一些向平遥大展自由投稿的摄影作品进行一些整理,以便让本届平遥大展的总体面貌向专业性和学术性上提升一步。这些作品本来都是像以往那样直送组委会,在获得组委会批准之后自己根据组委会指定的展出区域办展,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味道,但是展出的效果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组委会给我提供了四十余位作者的作品,有的是直接纪实性的作品;有的是较为主观化的艺术性作品,每位作者的作品均在十五幅左右。由于展览空间展线的限制,十五幅作品显然过多,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以便让每位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呈现。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朋友们在编辑处理自己作品中的许多问题,比如:
- 1, 作品的规格不统一,长宽比例紊乱
- 2, 作品的色彩不统一,黑白彩色混搭
- 3, 作品的幅向不统一,横幅竖幅交错
- 4, 作品的镜头焦段不统一,景别上忽远忽近
这些问题非常强烈地出现在这批作品中,一时让我想起这些年很多朋友给我看作品时自己的感受。
照相机的普及化,让许多朋友以为自己拥有了照相机拍出了许多照片就是成功的摄影师了。照相机制造照片的技术会很容易地给许多人以幻觉,殊不知那些照片在本质上和文字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是需要人们将其散乱的碎片般的照片加以编辑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达到表述自己思想的目的。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摄影是奢侈的,而且也和单幅绘画有一段同步的时期,所以人们对照片的评价有相当部分和对绘画的评价一样,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意义解释对象。很长时间,各种摄影展览都是以单幅作品为主。单幅作品在那个时期可以满足人们在两个方面简单的需求,一是政治性宣传,一是唯美的需求。这两类需求都不要求影像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是说单幅的影像可以独立成章。再加上匮乏时代允许的低产出门槛,独幅作品的展示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物质社会时代的来临,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原来昂贵的摄影器材在整体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中显得低廉化,摄影消费在城市人群中越来越高,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普通的生活方式之一。对于职业的摄影家和以摄影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家们来说,独幅的摄影作品就显得过于单薄和孱弱了。另一方面,社会展览空间的拓展和泛化,也给艺术家和摄影家提供了更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于是以规模化的影像展示渐渐成为主流。既然规模化,就要产生规模系统的内在语言逻辑关系,而不是规模化的碎片呈现。展什么,怎么展?就成为一个必然考量的问题了。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中,人们开始产生和总结经验。在诸多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展览语言的纯粹性和集中性。每一个展览,必须做到语言单一,突出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也就是说,一个展览解决一个问题。要做到主题明确,语义清楚,让观众在欣赏中看到作者的明确思想和专业品格。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展览语义清楚性格鲜明呢?
首先话题要集中,只呈现自己要表达的一个思想内容和技巧风格。不要说东说西,面面俱到,说事就是说事,不要再考虑无关的技巧,不能炫技。最大的技巧就是一个技巧,不要再生枝节。比如:你是要表现一种悱恻的心情,就注意作品整体的朦胧性,任何写实性的元素都要淡化;你是以表现人物肖像为主的,就要注意肖像的景别必须统一,是头部特写的就不要夹杂半身像;你是表现生活场景的,就需要注意作品镜头焦距段的统一性,不要远景近景什么都有,那是给传媒杂志的报道性摄影才需要的;展出作品的幅面方向应该一致,不要横幅竖幅夹杂,要不都是横幅,要不都是竖幅,必须一致;要注意色彩和色调的统一性,高明的人甚至考虑到了作品颗粒的一致性,不要影调忽明忽暗。
以上这些主要是指艺术性的作品展示。如果展示报道性的图片故事,则只需注意影调色彩的统一性即可,其它是不太受限制的。
其实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常识却往往是最容易被人所忘记的,甚至有些朋友干了一辈子还是不注意这些基本的常识,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儿了。
安德里娅·普雷斯在维也纳开了一家特别的画廊,为艺术摄影图片收藏者和明星”粉丝”提供名人照片。虚拟的购物环境,大牌摄影师,独家的原创作品,数量极少的限量版,购买地点不限,是画廊的特别之处。
◎李孟苏(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在苏黎世街头,我发现最多见的广告是雀巢旗下的高端咖啡品牌奈斯派索(Nespresso)。广告上,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端着一杯意大利特浓咖啡,露出迷人的坏笑;另一幅广告中,克鲁尼半侧着头,一脸困惑,一枚咖啡胶囊卡在他的眼睛里。克鲁尼的两个表情丰富地解释了奈斯派索的广告语:”夫复何求?”广告的掌镜人是瑞士摄影师米歇尔·孔泰(Michel Comte),他就出生在苏黎世,苏黎世设计博物馆为他举办的30年创作回顾展刚刚闭幕。
孔泰属于”非著名”摄影师。他在摄影界、时尚业、广告业、名流圈内知名度很高,给每本顶级时尚杂志拍过大片,但普通人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两年他的名声突然高涨起来。2008年4月,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的裸照拍出9.1万美元的高价,比开价高了20倍,照片是孔泰在1993年拍的,是”安全性行为”公益系列广告中的一幅。有艺术摄影图片收藏者四处搜寻这张照片,发现在一个叫”限量版摄影图片”的网络画廊里可以买到,限量冲印7张,每张售价1.3万欧元。
可以说是”限量版摄影图片”画廊(photographerslimitededitions.com)帮孔泰赢得了世界性的名望。大家都知道了他曾给安迪·沃霍尔做过艺术品修复师,他的伯乐是”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他的摄影棚在巴黎丽兹饭店152号套房,给凯瑟琳·德纳芙、苏菲·玛索、索菲娅·罗兰、斯汀、泰森、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拍过肖像,知道他跟拍了15年的舒马赫。几年前,画廊创建人安德里娅·普雷斯(Andrea Preiss)找他签约时,他只是觉得自己的作品不仅出现在《Elle》、《时尚》、《脸》、《哈泼斯芭莎》、《君子》、《名利场》、《GQ》的封面,还能进画廊,但绝没想到网络画廊会让他和其他著名摄影师成为大众化名人。
安德里娅·普雷斯是奥地利人,个头瘦小,精力充沛。很早她就觉得自己的人生”该有的都有了”,时装、珠宝都不缺,于是琢磨着该把钱投到别的什么领域。她的父亲是画家,后来移居美国,于是普雷斯经常去美国探亲,一来二去在纽约、洛杉矶熟识了诸多出色的艺术摄影家。艺术摄影家们拍摄演艺圈名人、时装照,传统上摄影界并不认为他们是”艺术家”。普雷斯却不认同。她在广告业浸淫20年,为超模海蒂·克鲁姆、辛迪·克劳馥、”绝望主妇”玛西娅·克劳斯拍过广告,镜头前后的世界她都了解,早已训练出对视觉产品敏锐的判断力,也看到拍艺术片的摄影师们为了生存转行拍时尚风格的照片,看到他们给摄影带来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她就开始收藏艺术摄影图片,认为艺术摄影比绘画作品更具吸引力。
每次去美国,她都要参观画廊,但仍然会错过某个展览,从而错失优秀的摄影作品。为什么不建立一个网站,随时随地看到一流的照片,并得到作品的全部信息呢?这个网站还应兼有销售的功能,像实体画廊一样,既能满足老道的收藏者,也能迎合名人和时尚”粉丝”的好奇心。从个人经验,普雷斯也认识到,恰当的摄影图片是好的投资品。普雷斯对我说:”9年前,我花5000美元买了一幅大卫·拉切贝尔(David LaChapelle)的作品,现在价格涨了10倍。当代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的作品在2000年前并不那么受追捧,现在他的作品几近无价。”她发现,在画廊里摄影作品卖不过绘画,但此时情况已有所改善。2005年,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作品拍出近75万美元的价格,同年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万宝路男人”照片拍出126万美元,表明摄影作品开始得到它应有的市场肯定。她还注意到另一个怪现象,摄影画廊卖的基本上都是古董摄影作品,当代的、在世的、仍在工作状态的摄影家的作品,特别是名人肖像、时尚类照片很难买到,在奥地利、瑞士等中欧国家这个领域更是完全没有被开发。经过3年多筹备,2007年9月她的”限量版摄影图片”画廊开业。
准备期如此耗时,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解决作品的”独家性”问题。普雷斯与25位顶尖摄影师签了合约,有盖伊·阿罗赫(Guy Aroch)、安德里亚斯·毕特斯尼奇(Andreas H.Bitesnich)、艾丽丝·布洛斯赫(Iris Brosch)、亚瑟·艾尔格特(Arthur Elgort)、罗克珊娜·罗维特(Roxanne Lowit)、本·沃茨(Ben Watts)、杰拉德·乌法拉斯(Gerard Uferas)等等。签约前她要确定艺术家的作品存档。普雷斯告诉我:”摄影家们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我必须根据他们的时间查看每一位摄影师的存档、画册,确定哪些作品可以入选画廊。”整个工作量大到什么程度?孔泰曾说过:”我有将近2000个箱子,证明我接过2000个活。每个箱子里有成百上千张底片。这些资料价值巨大,证明我拍过成百上千的活着的和已经去世的艺术家、政客、运动员和电影明星。”获得摄影师的作品使用授权后,才能得到摄影家的亲笔签名,使作品冲洗的张数受到严格限定,1张、3张或5、7、11张,最多25张,印1张尺寸为220cm×175cm,印数越多尺寸越小。
相对传统画廊,普雷斯的画廊提供了显而易见的便利。买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世界上任何地点,浏览签约摄影家的所有作品,然后挑出中意的。一旦订户下了订单,普雷斯立刻与艺术家联系,很快,一件由艺术家自己制作、带亲笔签名的限量版作品就从其工作室寄到了普雷斯手上,普雷斯再将它寄到购买者的地址。一半购买者不止买单张,会买一个系列。比如室内设计师要亚瑟·艾尔格特的”芭蕾舞女”系列照片,想看哪4张放在一起装饰效果最好,画廊会免费向他提供两个组合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客户。普雷斯说:”开业头几周,我们就接到1万人的电话。现在,网站的月访问量固定在12万人次。”
普雷斯在维也纳市中心开了间展室,其实是实体画廊,以照顾想看到实际样片的人。她常常利用展室举办摄影展,每次重点介绍一位摄影师。最近的展览突出的是英国摄影师阿尔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沃森几乎拍遍了时尚和演艺界名人,仅给《时尚》杂志就拍了250张封面照片。去她的画廊看展览,也看到了画廊的价格体系。孔泰1996年为意大利版《时尚男人》拍摄的黑白照片《美女与野兽》,如果是3张版的,第3张摄影师自己留存,其余两张分别售1.5万欧元、2万欧元;7张版本的,售价在6000~9000欧元;20张版本的,售价3500~4500欧元。如果是单张,价格是漂亮的2.5万欧元。”最初,我们的客户平均年龄30岁,现在已经有60岁以上的买家了。”普雷斯说。
“限量版摄影图片”画廊有自己的审美情趣,那就是自然的性感、优雅的裸体,当然这些裸体的主人是演艺、时尚圈的明星。布吕尼的裸照高价拍出后,人物肖像立刻销量大增。普雷斯挑选的照片裸露但不暴露,女人裸体有肉欲,但仍看得出摄影师对女人的尊重和热爱。罗克珊娜·罗维特的作品销售成绩最好,特别是那张帕玛拉·安德森穿着短得不能再短的裙子,和举杯饮酒的大卫·拉切贝尔坐在一辆豪华汽车后座上的照片。凯特·莫斯、辛迪·克劳馥、海蒂·克鲁姆的所有照片卖得也好。
普雷斯发现,尽管80%的客户都是男性,但他们并非只垂涎女明星的裸体。杰拉德·乌法拉斯2007年在法国设计大师克里斯汀·拉夸的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会上拍的一张特写,只有带蕾丝花边的裙摆和缀着花朵的粉红高跟鞋,也高居销售排行榜的顶端。拳王泰森的照片也意想不到地受欢迎。泰森的照片是孔泰拍的,他喜欢给主角安排一个出其不意的环境,拍摄对象的行为和表情因此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个性的另一面。他让泰森头伏下去,能咬掉别人耳朵的”野兽”居然有了立地成佛的平和。■
杰拉德·乌法拉斯摄影作品之一
罗克珊娜·罗维特作品中销量最好的一张照片:帕玛拉·安德森和大卫·拉切贝尔坐在豪华汽车后座上
摄影师米歇尔·孔泰
摄影师米歇尔·孔泰为泰森拍的照片
“限量版摄影图片”画廊的老板安德里娅·普雷斯
本文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34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