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分类 > 鲍昆:拿起你的照相机 2

鲍昆:拿起你的照相机 2

2013年1月10日 鲍昆

摄影史出现的分界点在1888年

摄影术早期还是一个手工操作性很强的东西,但其后它一个新的历史出现。这个历史出现的分界点在1888年,请大家记住,它跟今天的摄影和真正现代性的摄影文化有直接关系。为什么?这个年份出现了柯达公司。柯达这个符号,在我们研究文化史上的意义太大了,我个人认为柯达公司的出现造成了世界技术消费时代的来临。

Kodak1907

1907年柯达的标志

Kodak1987

1987年的柯达标志,是我们印象最深的历史符号。

1888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了,他们推出一款相机,这种相机叫柯达勃朗宁,蛋糕的意思。因为当时它是方方的小盒,硬纸板做的,外面是一层漆布,上面有铜纽,咔碴一拉,快门就启动了,一松手弹簧又把快门关上了。后面有一个旋钮卷片,里面装什么底片呢?当时人类解决了湿板和干板的问题,但是人类还没有解决感光体的基材的柔软性问题,当时都是玻璃板,你拍出来一张就得一张张换,还是很麻烦。结果柯达公司发明了这款相机,它想起了很早的塔尔伯特的纸底片,所以这里面装的是一大卷纸,上面涂着感光胶的纸胶卷,而且它已经缩小到只是在一个盒子里了。

Kodak_no_1

柯达勃朗宁相机 1888年

纸底片之后,伊斯曼公司开始采用赛璐珞作为片基,生产出了赛璐珞透明片基胶卷,柯达成为世界首家商业化生产赛璐珞胶卷的公司。赛璐珞,是一种化学性的透明硝化纤维片材,可卷曲,但极易燃不安全。大家知道民国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冯玉祥,他怎么死的呢?是在出国考察的时候轮船失火把他活活烧死的,其实就是他带的大量赛璐珞胶卷着火了,赛璐珞是燃点很低非常容易着火的化学品。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醋酸纤维片基发明以后,立即在所有的胶卷包装上都印上“安全片基”,就是告诉你它不是易燃物。
后来柯达开始解决一系列的摄影术的技术问题。但是柯达公司更重要的不只是科学上的发明。它不但把现成所有的摄影技术浓缩整合形成可以消费的产品,同时它还发明了一种重要的严重影响未来的营销模式。这个营销模式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技术消费时代的来临。他说,“你只要咔哒一声,剩下的由我们来做。”这个“咔哒”其实就是柯达的意思。我们看当时最早的这部相机价格是25美元,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价格,这是柯达的第一款相机。但是柯达紧接着再推出的这一款相机,售价就是一美元了,但是里面装了十块钱的胶卷和服务。什么意思?就是你拿着这个相机去拍照,拍完照以后你还回来到各地的柯达门店,工作人员就帮你把胶卷卸出来给你冲洗,同时在你清空的相机重新装上胶卷,你付十块钱。柯达为什么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影像经济帝国,就是因为这一套。当然今天这个帝国在数字时代没有抓住机遇突然崩溃了,已经快彻底烟消云散。但是柯达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帝国,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文化概念,就是来自于它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

图片1

柯达《牛眼》相机的广告

摄影这项技术就是技术消费时代第一项最最典型的成功的产物

为什么我们管这个时代叫技术消费时代?因为在早期,人类想做成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完成一件事情必须亲历亲为。但是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生活越来越简单,我们大量使用的东西它的原创权都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只是在使用。技术消费时代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发明和原创越来越由少数人来解决,绝大多数人只是在使用和消费。所以摄影这项技术就是技术时代第一项最最典型的成功的产物。
我说前面的摄影是第一个历史,因为那时的摄影完成都跟你个人有关,到了1888年柯达公司咔哒一声的时候,切断了人和产品之间的生命关系,而且还给了你一种幻觉,好像你在制造,实际你什么都没参与,所有这些照片技术形成跟你没什么关系。你只是在拍照前选择了时间和事件的一部分,决定什么拍什么不拍。柯达公司把所有的技术集成变成一个可以消费的廉价产品,利用一种模式迅速占有市场,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本,这都是柯达公司干的事情。
当时柯达公司除了这些之外,它还有一系列的商业策略,即如何把一个产品包装后推向社会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战术。它有雕塑、杂志,纪念品等等一系列附加的宣传手段。现今所有在报亭上看到的摄影杂志,这些杂志的编辑模式百分之百是一百多年前柯达公司留下的,比如栏目的设置,话题的方向,月赛等,这些杂志里的配制已经早就被柯达全部设定了。
柯达早期的策略是通过女人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因为只有贵妇人才有这种悠闲时间。所以它大量的广告花在女士身上,柯达成为女士们业余生活的消遣。请看下面这些图,这些宣传推广策略都是全套的。

1890

“哦,多可爱,我必须有一个柯达” 1890

1893

柯达小姐(也译为柯达女郎)在世界博览会 1890

1891

一个柯达冬天的场面 1890

对于摄影,希望是从文化角度上去理解,就是摄影术的技术发展和商业资本对这个媒介的运作,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一方面提升了我们的文明,也深刻改变了我们的个人生活。
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最大的相机制造商是柯达,现在已经见不到柯达牌的相机了,现在相机最大的制造商是日本。这是1913年的一款柯达相机,只有九美金,很低廉的价格。看其制造的精良程度,在当时人的眼中是非常高级的仪器。

Kodak No.1A Autographic

Kodak No.1A Autographic相机1913

1914年出现了另外一个大的相机生产商家莱卡。当时发明这个相机是因为电影摄影会剩下很多片尾,发明家奥斯卡•巴纳克想把这部分胶片利用起来,(比如我小时候就有买片头照相的记忆),就是怎么把那个甩下来很贵重的东西利用起来,就发明了这一款相机。这款莱卡相机今天看来仍然很美,很漂亮,真是凝结了人类在机械和成像技术方面巨大的历史进步。这个相机我更愿意称它为仪器。这款相机对后来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相机开始走向小型化、便携化、功能复杂化。

Ur_Leica

莱卡相机的出现和其后促进了摄影的应用,相机的小型化带来了视觉文本生产的便捷性。相应的快照美学也出现了,在快照美学上贡献最大的就是法国那些街拍摄影师们,比如布列松、杜瓦诺、维利•罗尼等等。
相机的小型化也提升了新闻照片的生产能力,人类对世界的观察也因此延伸了。信息的影像化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的特点。

1928年,禄来双反相机也出现了

1928年,禄来双反相机也出现了,这款相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相当主流的相机。它6×6厘米适度的底片尺幅符合多数人的使用需求。

1962年,agfa org optima全自动相机

1962年,柯达Instamatic全自动相机(傻瓜相机)

老傻瓜相机

风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佳能傻瓜相机

相机越来越五花八门,在现在的数码相机之前出现了傻瓜胶片相机。在傻瓜相占领市场最大化的时候,其实已经出现了今天大家使用的这个技术,数码摄影技术。1975年第一台数码相机发明了,就是这么一个笨拙的家伙,它使用的存储介质就是我们听了很多年的卡式录音机的磁带。不像现在可以瞬间在闪存里面存入几十M以上的信息,它做不到。它存完一张照片可能需要几十秒甚至更长。

1975年: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发明家

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发明家Steven J. Sasson和他发明的数码照相机

1975年: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

利用电耦合原件CCD做传感器的数码相机,相机用磁带做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在出现三十年后,于2005年期间终于彻头彻尾的登堂入室。2000年那时它还很艰难,被摄影界排斥。到2010年大家突然在一天早上,发现我们已经习惯性的掏出手机拍照,意味着这个数码摄影时代真正彻底地到来了。到今天胶片已经成为非常奢侈的,带有“很装”色彩的发烧友的行为。

639991

2005年左右的索尼数码相机已经显示非常优质的品质

索尼微单

现在微单相机取代单反相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技术消费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太残酷了,物质越来越不值钱。年轻一代对物质会越来越没感觉,而老一代人却爱穿户外运动服装,背着三脚架和相机,开着越野车招摇,其实就是过去太穷了,现在使劲地补偿,把相机越弄越大,把自己武装成“特种部队”。

图片2

图片3

4784504

Iphone5 800万像素拍的照片

手机摄影的出现让拍照功能彻底人人掌握,今天的影像生产制造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内容。这两天发布的Iphone5,拍照象素可以达到八百万,它拍照的效果越来越可以替代普通的卡片机,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未来完全可以设想,前三四年最风靡社会的佳能5D系列,今天看来越来越是纯专业人士用的,普通单反相机已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它直接的替代者就是这一年来最流行的索尼微单,它彻底告诉你了原来单反相机上面那个房子取景器越来越没有意义。

这张照片就是Iphone5拍摄的,按我们纯摄影要求的指标已经很不错了,远远超过了80年代的胶片相机,这个趋势未来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诺基亚808

诺基亚手机是目前拍摄功能最强大的手机。它的像素达到4100万,比专业的单反相机还高。拍摄的照片高写真打印可达1米以上。

一个历史过程

回到结论,我刚才给大家讲了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告诉我们:摄影原初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直至现在几乎没有了。照相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人人都买得起,于是少数人的摄影权力变成人人都有的权利,照相机变成了与以前的纸和笔一样的文化用品。
由照相机和分工权赋予的摄影家也已经成为过去,只剩下了由自由分工而造成的职业摄影师。于是它也回归到文艺复兴以前,那时艺术家不叫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匠人,画匠、木匠都是一回事。从普及的权利层面上看,人人都是摄影师。摄影不再是神秘的职业,它只是人们眼睛的延伸和大脑记忆的定格与内心情感思想的表达手段方式。
作为技术,技巧支撑的摄影艺术已经早就过去了,所以摄影就是摄影。干嘛老说摄影是艺术,摄影比艺术棒多了。艺术已经终结了,可以说艺术是在摄影术诞生之前的。摄影就是摄影,比艺术还要更具有现代性,摄影不需要涂抹上艺术的外衣,本来柯达之后的摄影就是意味着与艺术的告别。
我讲了两个历史。摄影的直接性和民主性使其成为人们思想意识投射、流露甚至宣泄的最有效的工具,所以照片是最具思想观念的媒介。在这方面摄影比手艺性的艺术在纪录和表达方面要有效得多,它不需要手艺性艺术的复杂技艺,人人都可以使用,这就是它天生的民主性。它把原来艺术诸般功能中的话语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它是公民参与社会公共关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数字化以来的摄影驾驭上传输技术的翅膀,影像的话语功能就获得了惊人的力量,也因此能够让正义获得更大的尊严。所以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照相机。
我的演讲完了。

现场互动

主持人:演讲很精彩,所以我们延长了15分钟,现在提问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尽量的短和清晰。

提问:从刘香成、李晓斌那个时代所抓拍的街头时尚,到现在娟子、冯海他们摆拍的时装大片,你怎么看待摄影在奢侈品消费中扮演的角色,你是否觉得它从新闻媒介向商业媒介转变的太多了。

第二个,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更多的普通人对低象素的摄影艺术高涨,你怎么看待街拍类重新流行和图片分享类网站的兴起。

鲍昆:这个话题太大了。首先李晓斌和刘香成他们的照片是一种社会记录,跟时尚摄影没关系。他们只是捕捉了变革中带有新闻性的社会现象,预示着未来的一些文化现象,实际上是新闻纪录。

冯海他们这些就是商业摄影,商业摄影是后现代以来比较值得认真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它在摄影圈里从来没有太大的地位,就是一个商业广告设计,不涉及到思想。但是它实际上跟文化有关,尤其跟消费主义景观社会有关,是资本主义消费现象的重要表现。
这部分摄影在时尚方面大不大也不是他们的事,冯海、娟子有老板给钱他们就拍呗,消费型杂志也要广告主给你们钱,现象的本质背后是资本问题,还不是纯粹的视觉艺术文化概念问题。

第二个问题街拍照片的流行,中国人影像的狂欢在世界上并不存在。流行摄影跟我们中国独特的历史现实有关,因为我们过去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社会,我们的民族在我们文化历史中非常物质主义,非常物质化。

真正现代性的社会文化理念中国人现在还没有,没建立起来。我们应对这个社会的时候是用我们传统的农民性在胡乱地应对。比如为什么中国这个民族物质化,包括大家狂热的喜欢摄影就是一个现象,你到西方不会见到像中国人碰着一个什么事时就举着一片相机拍照的现象。中国人好像特别焦虑,我们这种焦虑来自于我们什么自信都没有,我们希望用一切物质和带有占有性的行为来支撑自己,拍照本身潜意识中是一种占有性的行为。他希望把时间、空间都拿过来,虽然拿过来是一种幻象,但是仍然可以给你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现在突然兴起的年轻人街拍,我觉得它只是一阵风。中国的摄影热早晚会过去。现在摄影热的现象,更本质的看它是一种文化的补偿性的消费。比如现在我就觉得我的心态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你买房子十年以后才会对房子有更深刻的认识。你获得其他的自信以后,你会觉得我用不着那么多房子,我要房子干什么。像我就觉得如果房子多对我来说是很恐惧的事情。随着我们人口锐减,再过十年,我们这一代人进入死亡高峰的时候,中国的房子会出现巨大的过剩现象,你的儿子和孙子会臭骂你们给我们留这么多破砖烂瓦干什么,既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我还得维持它,物业公司还一天到晚逼着我们交物业费。你想想,以后没那么多人,人一走房子就空了,没用了。那是一个很恐惧的情况。

摄影也是这个问题,中国人太焦虑,他特别需要这些东西吗?其实不需要。摄影很浮躁,有价值的摄影通过摄影进行思考,或者利用摄影当工具,让摄影作为建构公民社会的工具来使用它很有意思,也有价值。现在流行的这种街拍,我觉得纯粹是一种盲目的消费行为。我相信会过去的,不会那么久远。现在网站也很多,大部分是娱乐性的,中国人特别分裂和浮躁。这么大一个国家,十五年前德国贝塔斯曼图书公司到中国来,他第一次跟中国签订合作意向,那种兴奋我想他们几夜都睡不着觉。你想,他觉得这么大一个市场,人口基数13个亿,那是一个多么大的出版市场啊?德国八千万人口的一个国家,一本书印了几十万是个平常事儿,个别还上百万。于是他们按这个比例来算中国,那数字还不太厉害了。可是他到中国一落地,发觉太悲摧了,几乎任何一本书都不会超过一万本印量,能到一万本就算不错了。不管怎么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好多非常棒的书也就几千人买,而且大家还都不看。我是读书的人,我发觉有些书印了几千本还售謦了,起码还是有人读书吧?可是后来发现许多同行在写文章谈事儿时,却没人谈到这些书中的思想,结论是原来大家都不看。可悲的中国,第一读书人极少,好不容易买了几本书还不看。于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在中国落地以后连泡儿都没有了,好像神话故事似的这个东西掉地下就被土壤吸走了。

我的回答完了。

主持人:如果大家没什么问题,我们就结束了。谢谢鲍昆老师。
(完)

注:本文根据三联生活周刊-UCCA文化节“思想•广场”讲座录音修订

分类: 未分类
  1. Nana
    2013年1月10日22:25 | #1

    真有意思,长知识。

    这一百多年来,人类在科技上的进步是空前的,胜过之前五千年。

本文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