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10年5月 的存档

紧急逃离

2010年5月28日 鲍昆 评论已被关闭

_MG_6153-

18日下午5点半,刚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就见天空忽然黑压压一片,暴雨将至。此刻,只见一架架进港的航班急匆匆的落地,气氛甚是紧张。于是驻足观看。

_MG_6154-

瞬间,拉着白毛的大雨随着一块黑云缓缓东移倾下,一架已经瞄准西跑道的飞机陡然拉起,情况紧张万分。

_MG_6155-

只见飞机陡直地上升,向天津方向飞去。其瞬间的动作能够让我感到机上的驾驶员紧张的神情,真为他们捏把汗。果然进入机场后,听广播说多架飞机因为气候原因备降呼和浩特和天津,所有的航班都要延迟2到3个小时——。

分类: 未分类

如此之美的照片

2010年5月25日 鲍昆 3 条评论

摄影术发明之后,我们人类从此开始利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摄影在人类的发现和探索自己存在的宇宙世界上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它作为艺术存在的价值。有了摄影之后,我们在天体物理、金属物理、生物化学和地理地质以及生命科学等学科上,都让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现代的本质就是人类利用技术重新结构我们的存在,摄影则是诸般技术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和蒸汽机、内燃机、电能源、电子控制和通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一样,构建了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在理解它时,缺少了这一角度是悲哀的。

下面这张照片是一幅令人难忘的影像。它提醒了我们存在的位置,告诉了我们的“份量”,让我们思考自己的意义。在茫茫的宇宙之中,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星球之上。我们是必然之中的偶然,偶然让我们大家相遇,所以我们必须彼此相爱和温暖,珍惜我们与浩渺相拥抱的“一瞬”。

xin_07dc1ff886034eda87c083d9f33aacb5_ghostpanel_webster

银河以及古老圣灵壁画

在巨石阵伫立之前,在死海古卷绘制之前,古代的艺术家们将真人大小的造型画在美国犹他州的峡谷岩壁上。为什么画这些形象?今天没有人知道答案。岩画的年龄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它在被称为大走廊的峡谷国家公园内的马蹄峡谷内的岩壁上发现。岩画描绘人类正在狩猎猛犸象。这个岩画被人们非正式地命名为圣灵壁画,尽管壁画所说的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仍然未知。上面影像是3月里的一个晴朗夜空下拍摄的。影像中最年长的物体并不是岩画,而是位于影像背景中的银河系,银河系的年龄约为136亿年。

影像提供及版权:Bret Webster

另一张照片

xin_f29371b21a504550b55e53068c181951_MoonVenus_heden600

平静的湖面,新月以及金星
上周末,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中,月球和金星距离很近,全世界的天文观测者们都欣赏到了这一美景。这张可爱的合影是在瑞典拍摄的,平静的Vallentuna湖面位于影像前景中,而在远处的湖岸树林后方是日落后形成的晚霞,其色彩正慢慢退去。新月被日光照亮,但是其整个轮廓通过地球反光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周日,也就是5月16日,对于位置较好的观测者来说,可以看到月球光芒压过了明亮的金星。对于很多其它地方来说,此刻发生的时间正好在白天。

影像提供及版权:P-M Hedén (Clear Skies, TWAN)

分类: 未分类

两张照片的对比

2010年5月24日 鲍昆 2 条评论

两个月前我在看故宫馆藏的老照片时,为那些充满历史信息的照片所惊异。那些尘封的历史影像中,几乎帧帧都散发着一百多年我们中国历史的印痕。从人物到典礼仪式,从器物到军队的制式,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历史。在翻看每帧影像的过程中,现场的人时不时发出慨叹,大家仿佛一下子随着这些照片返回到久远的时光之中。我们感谢那些目前还不知名的摄影者,居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历史信息。那批照片相当有规模,几乎帧帧都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献。不过在看的过程中,也忽然冒出个把张“艺术”的照片,它们非常符合我们现在汗牛充栋的摄影教科书所指示的“拍摄方法”,也可算精美,但是放在其它那些全部是真实历史的影像之中,却总是给在场观看的人们哑然失笑的感觉。因为,那几张“艺术”的照片,在那些满布历史信息照片的前后顺序之中,忽然显得不伦不类,而且完全感受不到摄影最牛逼的信息性。也就是说,那样的艺术照片放在今天拍也是“一模一样”,枉费了它存留百年时光的历史性。于是引出一个问题——到底拍照片时应该首先考虑什么?什么样的照片可以经过时间的考验让它永为后世所珍惜?下面举那次见到的两张照片做一个对比:

189午门西燕翅楼-108465[1]

这张照片应该是拍自清皇室退出故宫前后午门西燕翅楼,从现在的中山公园北侧西头的筒子河畔所拍。这只是一张并不艺术的记录照片,但是它令人惊奇。它让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故宫残破、凋敝,显示一个皇权的末日。故宫的筒子河已经淤塞,需要疏浚。最有意思的是紫禁城城墙上堆满了建筑和维修所需的木料。此时的皇城毫无尊严可言,倒是一派世俗民间的景象。这张照片可贵的是没有任何干扰人们观看历史的因素,感动今天我们的是丰富而且真实的信息性。

10%20午门17407[1]

在接连的惊叹之中,忽然冒出了一张非常符合现在人们喜爱的“艺术”照片,非常符合现在各种教科书上所淳淳教诲的“前景、远景”的视觉关系。不过我们在这张照片中看不到任何历史的“关系”痕迹。最最能够反映历史情境的地面信息没有了。如果那位拍摄者当时不是只感兴趣这张照片的“美感”,而是想到把他所见的皇家大门口的和百姓有关系的事或人也收进来,那么这张照片在今天会无比珍贵。

由此,这也反映了一个永远纠缠在摄影爱好者心中的问题,摄影到底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摄影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媒介,可以娱乐,也可以用于记录和研究,就看你干什么了。本来这是很清楚的,但是人们不会只满足拿着照相机乐一乐,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功名心的,都希望能用这个工具给自己创造一点成就感。如果后者是自己主要的追求,那么在拍照时就需要多想一下,多研究一下,什么是自己之外的别人和后人所感兴趣的。“好看”和“美”是我们和后人都永恒存在的能力,时光却是转瞬即逝的。你能比别人多看出好看之外的价值,才是你获得时间承认的最基本的素质。对摄影来说,“艺术”只是它所有功能属性之中极小的一块,而且随着照相机的普及泛化与技术的日益简单,其可以比照和被认可的“权利”会越来越没有意义。真正显示能力的是照相机后面那由大脑支配的眼睛。你的学识、你的责任、你的情怀、你的态度,就在按下快门的一瞬。这两照片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其实非常浅显的道理。

分类: 未分类

应该记住的一张脸

2010年5月14日 鲍昆 4 条评论

新京报李强赵作海照片-

错误关押十多年的刚被释放的河南农民赵作海         新京报记者李强摄

应该记住的一张脸

今天新京报就近期所发生的赵作海案件发了一则刑拘相关涉案民警的消息。在这则消息旁,配发了该报记者李强所拍的赵作海的一张特写肖像。这是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看后令人唏嘘。

在一片阴沉之中,一隙微光将农民赵作海的一张脸沉沉地勾勒出来。这是一张最典型的中国农民的脸。赵作海凝视着镜头,眼中含着一池浑浊的泪水。作为人精神存在的赵作海的眼神光深陷淹没在眼眶的黑暗之中。这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既看不到他被冤屈关押了漫长岁月的愤怒,也看不到他忽然重获自由的喜悦,留下的似乎只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正绝无任何人应该有的欲望。说欲望和赵作海也太远了,所以应该说是希望吧。我们惊异见到这张近乎于没有表情的脸,这是违背我们常识的脸。我们更惊叹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能够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本应有的表情彻底剥夺,将一个本应有着喜怒哀伤的表情彻底深埋的原因是什么?赵作海在开始获得自由的时候近乎是一个麻木的人,他在外人的问询中几乎没有愤怒,好像十多年的冤屈只是长长的一场睡眠,而他无非是醒来了。

现在,答案终于水落石出。赵作海在十年前那场拘捕之后,遭到了非人的折磨,最终屈打成招。在那开始的时候,赵作海本来的愤怒和抗争就在那难捱的折磨中慢慢彻底消逝并离他而去了,剩下的只有服从和苟活。这一切发生在1999年,是令我们充满憧憬的21世纪曙光就要升起的那一刻。而今天,那位侦讯此案的法医承认没有当时的DNA鉴定结果,却又声称他不相信刑侦同事的逼供信。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回答,难道是那个子虚乌有的上帝来进行的终审死缓判定的吗?

赵作海的洗清冤屈是一个奇迹,因为他“谋杀”的人忽然又现世了。那么,偌大的中国还有多少赵作海呢?我们必须叩问了。希望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人们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

这是我看李强这幅照片之后心里想说的话。我也认为,这是2010年度我心目中最有份量的一张摄影作品。这张脸够我记一辈子的。

谢谢李强。

分类: 未分类

光荣与自信的军姿

2010年5月11日 鲍昆 3 条评论

UKRAINE-RUSSIA-VICTORY-DAY-PARADE-REHEARSAL

光荣与自信的军姿

昨天(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俄罗斯再次用阅兵这种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与自信。

对于俄罗斯的阅兵式,我一直十分爱看,其期待的程度和等待我们每十年一次的国庆阅兵一样。为什么?我认为俄罗斯的阅兵式是世界上最好的阅兵式。我对阅兵式中出现的那些钢铁武器兴趣不大,虽然那是必须认真看的。我最爱看的是每个阅兵式中最能显现出一支军队所能代表的其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士兵分列式。而俄罗斯阅兵式上最好的看点也是那些可爱的俄罗斯年轻士兵们。每次看到他们松弛却又严密的行走,和脸上洋溢着的乐观自信的表情,都让我感到一种高贵的超越国界、民族的人类精神。我总是无法忘却在看老苏联电影《解放》中的一个镜头,那是一支在一个战役之后从硝烟中走出来的凯旋的士兵队伍,那是一只由农夫、市民,年龄不一的老老少少组成的连队,看着他们那种无所畏惧的自信,迈着整齐步伐的身姿,甚至能闻出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烟味和伏特加味道。那种骄傲的神态是勇敢不屈的光荣,是从自己的土地上才能获得的力量。俄罗斯的阅兵式也一直保持着这种精神——士兵们永远高昂着头,脸上带着一丝戏谐敌人的微笑。看到这种微笑,你会一下子串接起列维坦、列宾笔下那宽广辽阔的俄罗斯土地和其上的人们,能够想到“静静地顿河”上的男男女女们和朱可夫带着战士们在诺门坎和日本武士们决战的场景。

每次看到俄罗斯“宏大”恢弘的阅兵式,也常常感叹俄罗斯人把阅兵式这种艺术玩得真是出神入化。俄罗斯把军人的身体语言显现得成熟自信,在节奏微妙的阅兵进行曲的烘托下,尽显军人的风范。他们速度合适,动作夸张却不过分,队列不求阵容庞大,却彰显坚如磐石的力量。在其规模可与其比肩的中国、印度的阅兵式上,则恰好缺少这些微妙的感觉。我们中国的分列式,讲究团队的整齐划一,却缺了士兵个体内在的精神,机械有余活力不足。我们的步姿紧张僵硬,有军人的刚毅却缺少真正内在的自信,整个队列是个完美的机器。印度的士兵分列式,很卖力,很英国,很文化,却有些滑稽。朝鲜和越南,一个非常努;一个非常散,一个像弹簧;一个像散黄。当然还有美国人,似乎随随便便,却是一帮老爷们,像真正打仗的。

20771273437698562

5646E69C74126BF045141D68D6A2857A

1465965_887703

26

分类: 未分类